对雪

顽云怙势吞烛龙,一夜老尽江上峰。 骖鸾驾鹤下瑶阙,羽衣森列飞行空。 玉虬夭矫振鳞甲,猎猎怒战谁争锋。 银河剪刻纷弄巧,姑射缥缈来无踪。 半开半落花绕树,无根无蒂絮因风。 造物幻出不可测,万变归我一慨中。 重裘何富,负薪何穷。 烹茶何俭,饮羔何丰。 天意茫茫无问处,人事悠悠定何许。 丰年固知雪可喜,贫民不以雪为瑞。 安得见𬀪消凝阴,寒崖草木皆生春。

译文:

厚重顽固的云层仗着自己的气势,仿佛要吞没烛龙一般,仅仅一夜之间,江岸边的山峰就都被染成了白色,好似一夜之间老去。 就好像仙人驾驭着鸾鸟、仙鹤从美玉砌成的宫阙中降临,那身着羽衣的仙人们整齐地排列着在天空中飞行。 又如同白色的虬龙在空中夭矫盘旋,抖动着身上的鳞甲,那呼呼作响的风声,就像它们在激烈战斗,谁也不敢与它们争锋。 银河仿佛被巧手剪刻,纷纷扬扬飘落,像是天上的织女在巧妙弄姿;那雪又好似缥缈的姑射仙子,突然出现又了无踪迹。 雪花半开半落,围绕着树木飞舞,它们无根无蒂,如同柳絮被风吹起一般。 大自然变幻出这样的景象,实在难以揣测,这万千变化都让我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穿着厚重皮裘的人是多么富有,而背着柴草的人又是多么贫穷。 煮着清茶的人生活多么俭朴,而喝着羊肉汤的人生活又是多么丰裕。 上天的旨意茫茫然,无处去询问;人间的事情悠悠然,到底会怎样发展也难以知晓。 我们都知道瑞雪兆丰年,雪本是让人欢喜的,可贫苦的百姓却并不把雪当作祥瑞。 怎样才能见到阳光驱散这浓重的阴寒,让寒冷山崖上的草木都迎来春天呢。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