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叶灵渊

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问途入深巷,蒲柳隠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欲分清溪尾,著我屋数椽。 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 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簷。 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 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译文:

一条狭窄的小路像蛇一样蜿蜒盘绕,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我抖抖衣衫奋力登上千仞高峰,顿时感觉天地无比宽阔。 四周的山峦开朗豁达,西斜的太阳柔和地洒在平坦的原野上。溪水太浅无法行船,桥也断了,我只好撩起衣服涉水而过。 那桑树和柘树环绕的村庄让人留恋,村落里的炊烟隐隐约约。一位老翁站在古老柳树掩映的门枢旁,拄着拐杖,白发垂到了肩膀。 我向他问路后走进深深的小巷,只见蒲柳遮掩着破败的墙垣。忽然我找到了那清幽之人的居所,一间屋子安静又安适。 屋内有摆满书架的书籍,屋外有临近城郭的田地。种上高粱可以用来酿酒,枕着书随时都能醉着入眠。 他说自己住在这里很好,笑着说我在外行路艰难。我心想在这清澈小溪的尽头,盖几间屋子该多好。 我们可以踏着月色相互拜访,也足以让心情愉悦了。你虽然对我情谊深厚,可我也对你的话感到惭愧。 我本是天涯间疲惫的游子,怎能不怀念故乡的山峦。在故乡抱着柴薪煮着白石(寓意清苦生活),头戴方巾在晴朗的屋檐下晒太阳。 兴致来了就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出门,在松阴下赏玩那潺潺的流水。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吗,我为什么还在这里徘徊呢? 我仿佛要像列子一样乘风归去,在这暮色中伴着孤独的寒云。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