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冬大雪

顽云拨不开,阴风挟严威。 大雪止复作,细民已嘘嚱。 人言丰年瑞,可乐胡反悲。 频年岂无雪,雪少寒不知。 谁为御寒计,茅屋曝晴曦。 今年雪大作,始信贫无衣。 地炉燎湿薪,僵坐缩如龟。 年丰固可乐,一饱远莫期。 但忧今日寒,未虑明年饥。 岂知纨绔子,重裘拥柔肌。 绣阁蔼春风,金帐环蛾眉。 惟恨雪不多,低唱饮羔儿。 且尽一己欢,宁为尔民思。 尔民毋自苦,会有年丰时。 鸡豚燕同社,玉粒香浮炊。 一饱有余乐,八珍亦奚为。 寄语纨绔子,此意知不知。

译文:

天空中那顽固的乌云怎么都拨散不开,阴寒的风裹挟着凛冽的威力呼啸而来。 大雪一会儿停了一会儿又下起来,贫苦的百姓们都在艰难地喘息。 人们常说大雪是丰年的祥瑞之兆,可为何百姓们非但不高兴反而悲伤呢? 连年以来难道没有下过雪吗?以往雪少,寒冷的滋味还不那么明显。 平日里谁会去考虑御寒的事呢,穷苦人家只能靠着茅屋在晴天里晒晒太阳。 今年这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这才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穷人连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 在屋里的地炉里烧着潮湿的柴薪,大家僵硬地坐着,身子缩成一团,就像乌龟一样。 年成丰收固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可如今连一顿饱饭都遥遥无期。 眼下大家只忧心今天这寒冷的天气,顾不上担忧明年会不会挨饿。 哪里知道那些富家子弟,穿着厚重的皮裘,裹着细嫩的肌肤。 他们待在装饰华丽的楼阁里,温暖如春风拂面,金帐周围环绕着美貌的女子。 他们只恨这雪下得不够多,一边低声吟唱一边喝着羊羔酒。 他们只顾自己尽情享乐,哪里会为百姓们着想呢。 百姓们啊,你们也别自己苦自己了,总会有年成丰收的时候。 到那时,大家杀鸡宰猪,和同村的人一起欢聚宴饮,锅里煮着香喷喷的米饭。 能吃饱肚子就有很多乐趣了,那些山珍海味又有什么用呢? 我把这话告诉那些富家子弟,你们明白这个道理吗?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