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别

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 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 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 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 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 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 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 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 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 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 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 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 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 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

译文:

我在严陵的道路上旅行,走到半路上听到哭声,不知哭泣的是谁。 哀伤至极的是一对母子在分别,说是丈夫抛弃了妻子。 原本夫妻百年间缔结了欢爱之情,可如今却突然要生离死别。 我这做妻子的离去不值得怜悯,可怜的是这还在吃奶的孩子啊。 孩子还只会哇哇啼哭,不会说话,就这样被抛弃实在是太可悲了。 孩子啼哭着苦苦依恋母亲,母亲听到哭声心里更是悲戚。 本想诉说这别离的痛苦,可你还是个小孩子,哪里能懂呢。 只能抚摸着你的头顶,两人相对,徒然地泪流满面。 夫妻之间的情分已经断绝,母子之间的恩情也有了缺损。 你饿了谁来给你喂奶,你冷了谁来给你穿衣。 等明年你开始学走路了,谁来搀扶你呢。 人们都说没了母亲可怜,但有父亲还能有所依靠。 可你的父亲狠心抛弃了我,抛弃你也会像丢弃无用之物一样。 我走了,和你就会彼此失去音信,再次相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你那清秀的眉眼,也许只能在梦里见到了。 夜晚寂静,山涧的流水声呜咽,就好像我还能听到你的哭声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