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其一

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译文:

从前啊,愚公一心想要把大山移走,精卫也发愿要把大海填平。可叹啊,他们即便用尽了智慧和力量,那山还是山,海依旧是海,根本没有改变。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代,仁义道德这些美好的东西一天比一天被人忽视、荒废。大家离近了都去追求管仲、晏婴那样建立的功利霸业,往远了还受张仪、苏秦这些纵横家的误导。杨朱和墨翟四处宣扬着他们的歪理邪说,申不害和韩非推行严苛的律法,让许多无罪的人遭受灾祸。 孔子和孟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他们倡导的那些仁义之道,被人看作是不切实际、迂腐阔大的东西,根本没有人愿意采纳。周围的人都在喧嚣争论,追逐功利的智谋和力量比孔子、孟子他们要多上几百倍。 就算山崩了,海干了,可我所坚持的仁义之道,却会永远存在。
关于作者
宋代于石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