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曲

北望悠悠音信少,空房念远心常早。 流萤煜煜夜稍清,寒雁嗈嗈寒已到。 细丝清水练方新,在椸半湿日中明。 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 将军锦帐环歌舞,百战尚迟归寸土。 老农肩米肉成疮,思妇裁衣泪如雨。

译文:

向北眺望远方,许久都没有亲人的音信,独守空房思念远方的人儿,这种愁绪常常早早地就涌上心头。 夜晚,闪烁的萤火虫在微光中飞舞,四周渐渐有了一丝清凉,寒雁发出“嗈嗈”的叫声,寒冷的季节已经来临。 刚用清澈的水和纤细的丝线漂洗好的布帛崭新洁净,搭在晾衣竿上还有些湿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隔着篱笆,邻家的老翁老妇都睡不安稳,月亮都落下了,还能听到捣衣的砧杵声。 那些将军们在华丽的营帐中环绕着歌女起舞作乐,打了无数次仗,却迟迟不能收复一寸失地。 老农们扛着大米去交粮,肩头都磨出了血疮,而思念丈夫的妇人裁剪着给丈夫的衣裳,泪水像雨一样不停地落下。
关于作者
宋代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