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播一气,著处成芳菲。 闽地本荒落,山川亦何奇。 嬴刘始为郡,望秩暨武夷。 通仕良鲜少,贡入还稀微。 晚唐得常公,文化今有遗。 国初归职方,况复兵革稀。 圣化溥涵育,生生浩无涯。 昭陵锐图治,四夷息鞭笞。 峨峨四谏官,日晏犹彤墀。 君谟起南服,感知无不为。 芹曝犹欲献,茶贡讵非宜。 草木贵多识,荔谱何伤而。 岂意成滥觞,岁献妨耕犁。 当年东坡老,作诗叹荔枝。 诗语似成谶,采茶武夷溪。 民力固甚惫,卉木且具腓。 士人作是事,兴言痛心脾。 闽溪何澍湃,闽山何嵚𡼭。 彼一草木秀,不惮勤航梯。 昌黎感二鸟,世道矧益漓。 我思全盛际,贤书连驲驰。 公卿项背望,仄席须谋惟。 十家九诗书,三年下芝泥。 宣靖名节著,炎绍勋业资。 干淳道学称,人物世有之。 大雅日以丧,迂阔贻世讥。 茫茫宇宙内,此柄伊谁司。 后生无典刑,流风砭人肌。 皇天岂将老,伤哉相沦彝。 地气有旺歇,回斡应何迟。 百卉岁发荣,英杰生无时。 风气谅有开,久矣斯人疲。 武夷大隠山,自有百世师。 来哲倘可俟,拳拳留此诗。
茶荔谣
译文:
春天播撒下一股生气,所到之处都呈现出芳菲的景象。
福建地区原本荒凉冷落,山川又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秦始皇、汉武帝时期开始在此设郡,祭祀山川时也将武夷列入其中。
这里出来做官的人向来很少,进贡的物品也稀少微薄。
晚唐时来了常衮(常公),他推行文化的影响至今还留存着。
宋朝初年这里归入版图,况且又很少有战事。
圣上的教化广泛地滋养万物,万物生长繁衍浩浩无边。
宋仁宗(昭陵指代宋仁宗)一心致力于治理国家,让四方夷族都不用武力去征服。
那几位高大正直的谏官,直到天色很晚还在宫殿的台阶上(为国家大事忙碌)。
蔡君谟(君谟)从南方崛起,感念知遇之恩无所不为。
他怀着像献上微薄心意一样的想法,认为进贡茶叶难道不合适吗?
对草木多些认识是好事,他写《荔枝谱》又有什么过错呢?
谁能想到这竟成了不好的开端,每年的进贡妨碍了百姓耕种。
当年苏东坡老先生,写诗感叹荔枝进贡之事。
诗中的话语好像成了预言,后来又有了到武夷溪采茶进贡的事。
百姓的财力已经十分疲惫,花草树木也都枯萎了。
读书人做这样的事,说起来真让人痛心。
福建的溪流多么汹涌澎湃,福建的山峦多么高峻险要。
就为了那一种草木的珍品,不怕辛苦地乘船登山去获取。
韩愈曾有感于二鸟之事,而如今世道更加浇薄了。
我回想起国家全盛的时候,举荐贤才的文书接连不断地飞驰传递。
公卿们一个接一个地被任用,皇帝急切地等待着他们出谋划策。
十户人家有九家都读书学习,每隔三年就有诏书下达。
宣和、靖康年间人们的名节显著,建炎、绍兴年间有许多人立下功勋。
乾道、淳熙年间道学被人称道,世间也不断有杰出人物涌现。
高雅的风尚日益丧失,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反而被世人讥笑。
茫茫宇宙之中,这兴衰的权柄究竟由谁掌管呢?
后辈没有了榜样,不良的风气像针一样刺痛人的肌肤。
上天难道要变得衰老了吗,可悲啊,伦常道德都在沦丧。
地气有旺盛和衰落的时候,可这转变为何如此迟缓呢?
各种花卉每年都会开花生长,杰出的英雄人物不知何时会出现。
风气想必会有开启的时候,可百姓已经疲惫很久了。
武夷山的大隐山,自然有能成为百世师表的人。
未来的贤才如果可以期待,我恳切地留下这首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