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屭。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光相寺
译文:
在峨眉县西边四十里的地方,那峭壁悬崖就像被刀削过一样,带着寒冷的翠意。山间那崎岖的栈道晃晃悠悠,矮石像传说中驮碑的赑屭一样支撑着它。
不经意间往下一看,万丈深渊漆黑无底,下面据说有七十二处龙渊。攀爬的时候每一步都艰难得难以移动脚步,要经过大大小小八十四个弯道。
继续前行,进入了娑罗平,我侧身站立,长叹一声,心都快吓碎了。在洗脚溪头登上一座土峰,便看到了几间板屋组成的光相寺。
寺里冷冷清清,一个僧人都没有,普贤小殿里弥漫着阴森的气息。天仙桥上的光明岩,在银色的光芒映照下,整个世界都变得奇异起来。
不一会儿,风雨突然袭来,像是要把天空清洗一番,兜罗绵一样的云朵填满了天地。虚空中突然现出一个巨大的圆形光环,在五彩光晕中能隐隐约约看到普贤大士的身影。
到了傍晚,云渐渐散去,山峦一片寂静。二更天的时候,寺里的灯火星星点点,多得数不清。
还有三四位僧人住在草庵里,轩窗前种满了花木,很是清幽雅致。有时候,云雾从雷岩涌起,两道金光从岩边射出来。有时候,云散了,只剩下那独特的光芒,还能仿佛看到光芒中普贤菩萨骑着大象的影子。
僧人说还有一种“清现光”的景象,大白天没有云的时候,那光芒更加绚丽。那时,奇花异草散发着阵阵香气,怪兽珍禽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就像善财童子四处参访,历经五十三处终见真谛一样,这里的景象变化无穷。
这些神通变化没完没了,就像梦幻和戏剧一样。为什么要如此狡黠地捉弄人的精魂呢,那些机关算计实在是毫无意义。
我这个儒生拿着这些疑问去问山僧,僧人说就应该这样去看待。如果说有形象又有光芒,那些千变万化的灵异之景不过是小技艺罢了。哪比得上没有光也没有相,内心湛然寂静才是第一等的境界。
仿佛菩萨在空中轻轻点头,随后那圆光收敛,一切归于平静。远处雪山上星星点点的白色参差不齐,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远远望去,天竺山连绵不绝,我心里想去游览,可双脚却像被系住了一样无法前行。
我这一生的游历,这次绝对是最绝妙的,我赶紧挥笔写下这首诗,只为图个畅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