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八

南岳诸峰处处嘉,麻鞋竹杖蹑青霞。 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 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

译文:

南岳衡山的众多山峰,每一处都美不胜收。我穿着麻鞋、拄着竹杖,仿佛在云霞间漫步。 在山的前面,我已经看到了那有着九杈的……(原诗此处缺字),然而到了传说中的洞里,却没能遇见如同三朵花般神奇的仙人。 山岩上的瀑布垂落而下,在清晨的雾气中犹如海市蜃楼般奇幻;广阔的田野一片苍茫,不时有寒鸦落下。 衡阳城传来的战鼓和号角声,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悲咽。此时此刻,我这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正无比思念着家乡。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