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道人招魂歌 其二

有母有母死南国,天气黯淡杀气黑。 忍埋玉骨崖山侧,蓼莪劬劳泪沾臆。 孤儿以忠报罔极,拔舌剖心命何惜。 地结苌弘血成碧,九泉见母无言责。 呜呼二歌兮歌复忆,魂招不来长叹息。

译文:

我的母亲啊,她在南方的国度悲惨地离世了。当时天色昏暗无光,四周弥漫着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我实在不忍心把母亲那如玉般珍贵的尸骨埋葬在崖山的一侧。想起《蓼莪》诗中所写父母生养的劳苦,泪水不禁沾湿了我的胸膛。 我作为孤儿,决心以忠诚来报答父母那无尽的恩情,就算被拔舌、被剖心,我又怎会吝惜自己的性命。 我要像苌弘那样,即便身死,血也能化作碧玉。到了九泉之下见到母亲,我也不会受到她的责备。 唉,这第二首歌啊,每唱一次就多一份回忆。可母亲的魂魄却怎么也招不回来,我只能长久地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