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徧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译文:

在南浦亭边我们话别之时,你乘坐着小船向东驶向浙江岸边。你将越国千百年来的那些往事,都写成了这《钱塘百咏》诗。 如今这世道,却没有正义的怒火能够去烧掉像王莽、董卓那样的奸佞权臣;我空有手中刀,只恨不能斩杀像赵高、李斯那样的乱国之徒。 昔日五陵所代表的繁华昌盛、王者气象都已消散殆尽,我只能在西风吹拂中泪水洒落,两鬓也早已斑白如丝。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