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译文:

朝廷的使者们骑着马,一个挨着一个地踏上翠绿的山峰。山间的飞泉从山涧中奔腾跳跃而下,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声响。 我登上高山极目远眺,这才真切地感受到天空是如此高远;沿着那曲折蜿蜒的无数小路前行,愈发觉得山洞深邃难测。 蛟龙蛰伏在那茫茫大海之中,而恶蛟却在沟壑间肆意舞动;恶枭在高远的天空中横行霸道,凤凰只能无奈地飞回山林。 泰山的神灵守护着那座神圣的祠庙,使得它得以留存。秦代的石碑在古树的树荫下,早已被青苔侵蚀。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