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长河界破东南天,怒涛日夜如奔川。 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 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 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 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

译文:

黄河如一条巨大的界限,将东南的天空分割开来,那汹涌的波涛日夜奔腾,就像滚滚的急流一般。 我这次渡河,正好赶上七月初七的夜晚,天空中的妖邪之气都消散成了空中的烟雾。 牛郎和织女在这清澈浅浅的银河之上相会,那传说中的支机石旁,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到了何年何月呢? 我扬起船帆,放眼望向万里之遥,感觉自己的身世仿佛就像乘坐木筏在天河中的仙人一样。 抬头仰望,银河仿佛要倒泻下来,明月当空,微风轻拂,露珠晶莹,一切是那么美好而又柔美。 我狂性大发,拔出宝剑砍向河水,想要和当年闻鸡起舞、立志北伐的祖逖争夺那象征着壮志的马鞭。 我敲打着船舷,端起酒杯祭奠河神,低下头仔细看着河水中泛起的清澈涟漪。 我心中怀揣着这样的情怀已经很久了,可到了此刻想要诉说,却又思绪纷乱,不知从何说起。 唉,我实在不明白神灵的心意,离得这么近,突然就有雷雨将至,我的内心一片茫然。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