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汪元量 登蓟门用家则堂韵 登蓟门用家则堂韵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汪元量 蓟门高处小凝眸,雨后林峦翠欲流。 车笠自来还自去,笳箫如怨复如愁。 珍珠络臂夸燕舞,纱帽蒙头笑楚囚。 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 译文: 我站在蓟门的高处,微微眯着眼凝望远方。刚刚下过雨,山林峰峦一片翠绿,那绿色仿佛都要流淌下来了。 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像那随意来去的过客,无人能左右他们的行踪。远处传来的笳箫声,听上去既像是在哀怨,又像是在忧愁。 那些舞女们戴着珍珠串成的臂饰,得意地跳着燕地的舞蹈。而我头戴纱帽,看着周围如同被囚禁的楚人一样被困的人,心中不免觉得可笑。 突然之间,我回忆起过去在家乡游玩享乐的地方。那是在春风吹拂、繁花似锦、绿柳依依的十三楼啊!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