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濂泉

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凛。 我欲采薇隠此山,祇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歃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译文:

七星岩高耸啊,不知道它有几千丈高,山下有学府,而山仿佛与直达青云的天梯相连。 在翠绿凹陷处凿开,露出了清澈凛冽的泉水,这泉水以“濂”命名,是为了尊崇周敦颐(号濂溪)。 周敦颐先生离开人世已经多少年了,可这一脉泉水依旧流淌,畅通无阻。 风和日丽的景象就在这山中,这里的景物因为有了周敦颐这样的人而成为了壮丽的景观。 亭子展翅欲飞,泉水泠泠作响,清澈得没有一点尘埃。 眼前的一切景色都清晰地呈现出来,又何必解开佩兰,摆脱尘世的束缚呢。 你没看到孤山的六一泉,砚州的包公井吗? 君子的恩泽深厚而长远,他们的清风亮节千古流传,让人敬畏。 我想在这山中采薇隐居,只恐怕山林和山涧会羞愧,紧闭松关不让我进去。 我想在祠前写下一篇词章,又怕这寒泉会像当年痛洗凝之诗那样否定我的文字。 我解开衣襟坐在石头上,在清凉的泉水中洗涤,舀起一口带着露水的寒冰般的泉水喝下。 这泉水让我的酒肠和诗脾都变得清爽,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神仙的境界。 请你帮我向玉皇大帝借一条玉鞭,用它鞭策起沉睡的龙带我飞上天去。 我要带着这一瓢周敦颐先生家乡的泉水,化作一场甘霖,洗净炎热荒蛮之地的瘴气。
关于作者
宋代赵必𤩪

赵必𤩪(一二四五~一二九五),字玉渊,号秋晓,东莞(今属广东)人。宋宗室。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初任高要尉,历摄知四会县、南康丞。帝昺祥兴元年(一二七八),文天祥开府惠州,辟为摄惠州军事判官兼知录事。宋亡,隠居乡之温塘村,足迹不入城市。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卒。有《复瓿集》。事见本集末附志传、行状。 赵必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道光十年诗雪轩刻《秋晓先生复瓿集》(简称诗雪轩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