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采藤行
译文:
你没看到吗?四明山下的百姓在寒冬里缺粮少米,九月种下麦子,要到次年五月才能品尝新麦。
整个春天他们都在辛苦劳作,没有别的营生,天天都要到远处的山冈去采藤。
深山里没有老虎,所以他们行走时并不害怕,老人和小孩会分开在不同的山头采藤,好像是在相互避开。
一旦遇到藤,他们就随意砍斫,手碰到藤时,藤上的花纷纷落下,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
藤太多了,他们力气耗尽,忍不住发出一声声叹息和呻吟,就算能听到对面有人的声音,却看不到人。
太阳西斜,他们各自回来休息,妻子和孩子连灶里的灰尘都懒得去拂拭。
不一会儿,有从海边来的商人敲门,他们用大藤来换粮食,按照斛数来计算。
小藤拿到集市上去卖也能换些钱,用这些钱买来的官米,吃起来香甜得胜过乳汁。
第二天早上,他们满心欢喜地准备做饭,想着吃饱饭后再进山,可能要到很晚才能回来。
南村那些种麦子的人家,虽然麦子早早成熟了,却依然只能整天关着门,忍着饥饿哭泣。
关于作者
宋代 • 戴表元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