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晦父赴铨十三韵

古人取远士,得一以为豪。 江左贡千百,选抡今始劳。 占对混童厮,趋跄偕吏曹。 以兹寓绳准,弃髓索皮毛。 遂乃考卷业,成文喧诵号。 其次严保举,虚牍相笼叨。 富儒坐可得,贫儒走滔滔。 有司见其然,厌贱如蓬蒿。 谁知真儒者,百黜宁不遭。 陈生青紫门,佐书越江皋。 秩满在选中,家寒无所操。 虞翻显凭易,买臣进缘骚。 吴士例则然,且毋衒名高。

译文:

古代选拔远方的贤士,得到一个就觉得非常荣耀。 江东地区推举了成百上千的人,如今选拔起来就十分费力了。 那些参与选拔的人,对答问题时与童仆小厮没什么区别,行走礼仪也和小吏一样。 就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如同舍弃精髓只追求皮毛。 于是就开始考查考生的课业文章,文章写好了就被众人喧闹传颂。 其次严格实行保举制度,可保举的文书往往虚假不实,相互吹嘘。 富有的儒生轻易就能达成目标,贫穷的儒生却四处奔走,徒劳无功。 负责选拔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况,就把他们看得像蓬蒿一样低贱。 谁能知道真正有学问的儒者,即便多次被黜落,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陈生出身于富贵之家,在越江边辅佐文书工作。 任期满后参加选拔,可家境贫寒没什么可以依靠的。 虞翻凭借精通《易》学而显达,朱买臣因为擅长辞赋而得到进用。 吴地的士人大多都是这样,你暂且不要炫耀自己名声高。
关于作者
宋代戴表元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