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不愿高,为水不愿深。 水深蛟龙集,山高虎豹蹲。 我有避人法,终日衣冠林。 煌煌钱塘城,游尘昼为阴。 岂无青云交,难在相知心。 岂弟袁大夫,寒窗理闲琴。 峻坂为牛力,炎天九秋襟。 胶漆四十年,龆龀以至今。 天欲饥饿我,使子无黄金。 劝仕拙不谐,驱耕弱难任。 低回向谁门,后生气骎骎。 今晨积潦霁,乌乌有好音。 约我共行役,东平步嵚嵚。 皎皎婺女精,弥弥双溪浔。 台有白马生,风棱共萧森。 文林惜妄动,动必向所钦。 吾评古毛义,志行近骞参。 公府许辟召,屈身非禄淫。 斯人我知旧,长髯善{口吴}吟。 穴蚁梦离合,风花命浮沉。 往者纳千贽,终然遗一簪。 欲行又不得,出门失前禽。 子往再拜问,何由振聋喑。
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简范经历
译文:
### 逐句翻译
为山呀,并不希望它高耸入云;为水呢,也不盼着它幽深莫测。
水要是太深了,蛟龙之类的怪物就会聚集过来;山要是太高了,虎豹就会盘踞在那里。
我有一套躲避俗世之人的办法,那就是整天待在草木葱茏的地方。
那繁华热闹的钱塘城啊,白天里飞扬的尘土都能把阳光遮蔽。
难道在这城里就没有那些显贵的朋友吗?只是难的是能彼此知心。
和蔼可亲的袁大夫啊,你常在寒窗之下悠闲地抚琴。
你就像在陡峭山坡上奋力拉车的牛一样勤恳,哪怕在炎热的夏天,也有如同深秋般淡泊的襟怀。
咱们的情谊如胶似漆,从孩童时代一直延续到如今,已经有四十年了。
老天似乎想要让我受饥饿之苦,也让你没有钱财。
我劝你去做官,可你不善于迎合,仕途并不顺利;让你去耕地吧,你身体又弱难以承担。
你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投奔谁的门下,可年轻一代却一个个都生机勃勃、锐意进取。
今天早晨,连日的积水终于退去,天气放晴,乌鸦都发出了动听的叫声。
你约我一起去远行,朝着东边地势高峻的地方前行。
婺州那地方,有着皎洁的婺女星的精气,双溪岸边水波浩渺。
那里的官府中有一位像白马生一样的范经历,他风度威严。
文人都爱惜自己的名声,不会轻易行动,一旦行动必定是朝着自己钦佩的人或事而去。
我评价古代的毛义,他的志向和品行与闵子骞、曾参相近。
官府允许征召他,他屈身去做官并非是贪图俸禄。
这位范经历我和他相识已久,他长着长胡须,善于吟咏。
人生就像穴中的蚂蚁做的梦,离合无常;又如同风中的花朵,命运浮沉不定。
以前有人送去很多见面礼想求见他,可最终只留下了一根簪子作为纪念。
有的人想去拜访他却又没能成行,出门连猎物都追丢了。
你这次去,见到他要恭敬地行礼问候,问问他怎样才能让那些糊涂的人清醒过来。
### 诗歌主旨
这首诗是戴表元送友人袁季源前往婺州,并借此问候在婺州任职的范经历。诗中先表达了自己避世的态度和对知心朋友的渴望,接着赞美了袁季源的品德和两人深厚的情谊,又描述了袁季源仕途不顺的处境。随后提到婺州的范经历,对其进行了称赞,并以古代贤士毛义类比,最后嘱托袁季源向范经历请教如何唤醒世人。
关于作者
宋代 • 戴表元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