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其二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頼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 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 春秋笔削严,西秦书乃来。 微义将誓周,逆悲大运改。 悠悠千古心,死后文书在。

译文:

人们都感叹凤德已经衰败啦,就像当年孔子感慨时运不济,甚至生出要乘坐木筏漂洋过海离去的念头。 幸亏孔子留下了承载着大道的经典著作,它们有着神奇的功效,弥补了上天造化的不足。 孔子删定《诗经》,试图挽回社会风气的转变;为《易经》作传,表达对世间乱象的担忧和惊骇。 他编写《春秋》时笔法严谨,褒贬分明。然而就在这时,西方秦国的祸乱之书(可能暗指焚书之事)到来了。 孔子在这些经典里蕴含着微妙的大义,想要匡扶周室,可无奈悲伤地看到时运和大势已经改变。 孔子那悠悠的千古情怀啊,即便他逝去了,那些蕴含着智慧的文书却永远留存下来。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