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渔次韵

瓦瓯一醉万事了,醒来然竹清溪晓。 半蓑烟雨披春寒,堤上落红已如扫。 荒矶白鸟无离愁,明月清风满幽抱。 却怜灞水长亭西,几树柔条不得老。 汉槎丙穴今已非,网罟相寻纵鳞少。 何如卷钓两忘机,鱼向树根吹絮饱。

译文:

在柳树下的渔船上,我用简陋的瓦盆饮酒,一醉之后便觉得世间万事都已抛诸脑后。等到我从醉意中醒来,天色大亮,清澈的溪水上晨光熹微,我点燃竹子来取暖。 我身披半件蓑衣,在如烟如雾的春雨中感受着春天的丝丝寒意。再看那堤岸上,落花缤纷,仿佛被清扫过一般。 那荒弃的石矶旁,白色的鸟儿自在地栖息,它们似乎没有人间的离愁别绪。明月与清风充盈着我幽静的心怀。 可我却怜悯那灞水长亭西边的柳树,那几棵柳枝柔软的柳树,年年都被折下送别行人,无法自然老去。 当年的汉槎、丙穴这些美好的景象如今都已不复存在,人们拿着渔网四处捕鱼,使得水中的鱼儿越来越少。 这样的情况下,哪里比得上我收起钓竿,忘却世俗的机巧与纷争,看那鱼儿在树根旁,吃着飘落的柳絮,自在饱食。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