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饥甚六月一雨颇慰

雨余灯火坐茅斋,此夕田家有好怀。 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 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入淮。 贞观三钱谁复识,拥衣数起望台阶。

译文:

雨后,我坐在茅草屋里,伴着灯火。在这个夜晚,田地里的农民们应该心怀喜悦。 上天终究还是眷顾着这些田间的土地,降下了甘霖。可苍生百姓此前的命运就像已经堕入了悬崖一般,艰难困苦到了极点。 从燕山那边通过海路运送粮食的行动刚刚开始,而浙江一带很多人家因为饥荒只能搬家,半数都迁移到了淮河那边去谋生。 当年唐太宗贞观年间物价低廉,几文钱就能解决生活的美好景象,如今还有谁能知道呢?我裹着衣服,多次起身,望着台阶外的天空,满心期待着情况能有所好转。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