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七山人

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闲。 欹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

译文:

这十年来,我稀疏的鬓发为了谁而变得斑白呢?上天给了我这顶儒冠,让我在岁月里清闲度日。 我斜靠在枕头上,能感觉到双瀑涧传来的阵阵寒意;打开房门,便能看到七星山上春意盎然的景象。 仙鹤归来,还觉得当年的辽城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杜鹃鸟老去,只徒然听闻它在蜀道艰难啼鸣。 我想要寻求那能使人返老还童、得道成仙的九还丹,借此诗给您带个话,您什么时候能像当年老子骑青牛那样西出函谷关,来与我相聚呢。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