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寺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译文:

这座江心寺仿佛是佛祖向龙宫借来,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站在这里,城市里的树木和乡村的炊烟各占一半风景,相互交织。 原本平静的江心,突然涌起一片陆地,丛林在此生长蔓延,而那两座高耸的佛塔,就像是曾经撑起半边天空的巨柱。 江边石头上带着云朵的影子,仿佛要笼住游客的衣袖;寺庙里传来的磬声,和着月光洒落在江中的渔船上。 江水不断漫上寺门,却无法限制住寺中僧人的袈裟。可如今这十年来,又有谁能像高僧大德一样坐在庄严的法座上,讲经说法呢?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