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河通昆源,古出龙马瑞。 包牺真天人,一见测其秘。 八卦已支离,重为六十四。 爻象互立名,系辞发洙泗。 尽泄元气藏,柯叶布文字。 有如木生瘿,笺注漫百氏。 燋龟与揲草,何能解人意。 及滋天下疑,反以二物具。 方寸不自灵,柄为冥漠据。 弧矢启战争,书契长奸伪。 缅思未画前,标枝无一事。 日月自循环,全易在天地。 所以负苓人,因之发长喟。
原易
译文:
荥河与昆仑山的源头相通,古时这里曾出现龙马带来祥瑞之兆。
伏羲真是超凡入圣的人,他一见到龙马身上的神秘图案就洞察了其中的奥秘。
最初的八卦已经显得有些复杂,后来又演变成了六十四卦。
每一爻和卦象都各自有了名称,孔子在洙水和泗水之畔为《易经》写下了系辞。
这一系列的演变将天地间元气所蕴藏的道理全部泄露出来,在书籍篇章里广泛传播。
就好像树木生出了树瘿,后世为《易经》作笺注的多达百家。
用烧灼龟甲和揲蓍草来占卜的方法,怎么能真正理解人的心意呢。
这种做法反倒引发了天下人的疑惑,人们却还依靠这两样东西来占卜。
其实人自己内心本就有灵明,却把决定权交给了虚无渺茫的事物。
自从有了象征武器的弧矢之象,便开启了人间的战争;有了文字,也助长了奸邪虚伪之风。
遥想在八卦尚未画出之前,那时候社会如同上古标枝时代一样,没有什么纷扰之事。
日月自然地循环交替,完整的《易经》之道就蕴含在天地之间。
所以那些背着茯苓的隐士,为此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