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太平院壁间画山水熟视之有飞动势殆仙笔也因题

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 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昼沸卷霹雳。 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 灵鼇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 毫端分寸千万里,人心之险亦如此。 老僧阅世如阅画,面壁凝然悟玄理。 嗟余老作汗漫游,寒光飞动六月秋。 乃知瞿塘在平陆,安得竹叶吹成舟。

译文:

山林间的风静止不动,四周的云也寂静无声,然而在这素净的墙壁上,却好似展现出了万顷波涛的壮观景象。 就如同三峡的夜晚,江水愤怒地奔腾咆哮,仿佛要摇动天上的星河;又好似九溟在白昼时沸腾翻涌,卷带着霹雳般的巨响。 不知是谁,能将江海的气势一笔囊括,就好像把华阳之景纳入砚台,墨波在其中翻涌。画面里灵鼇向东转动,仿佛连大地的轴都跟着晃动,惊涛骇浪中蛟龙和大鳖时隐时现。 画家笔端的方寸之间,却能展现出千里万里的壮阔景象,人心的险恶也像这画作中变幻莫测的景象一样啊。 寺庙里的老和尚看世间就如同看这幅画一样,他面对着墙壁,神情专注,静静地领悟着其中玄妙的道理。 可叹我年老了还在四处漂泊漫游,看着这画中寒光飞动,即便在六月也感受到了秋意。 由此我才明白,原来像瞿塘峡那样的险滩也能在平地上以画的形式呈现,真希望能有一片竹叶吹成小船,让我能在这如画的江海上遨游啊。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