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浙西提举李公

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袠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译文:

那些承载着文化知识的人和物大多都已消逝,就像那半掩在垄间的云朵一样缥缈难寻。曾经那盛开着荆花的旧宅,如今冷冷清清地立在溪边。 若要知晓千年以来礼乐文化的传承变迁,只需看看这位历经八十年人生起伏的李公。他一生的行止出处里,都藏着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他曾手持朝廷的旌节,那是来自天子的信任与使命,可如今一切都恍如隔世。他身着衣冠入土,尽显他作为一个完整纯粹之人的风骨与气节。 我还记得那些身着鹄袍的学子们跟从他听他讲经论道的地方,如今那宫殿旁的槐树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落下的枝叶就像那即将熄灭的柴薪,暗示着曾经文化传承盛景的逐渐消逝。
关于作者
宋代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