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树

嗟哉寄生树,微根不自立。 矗矗栖林壑,森森动原隰。 本非梁栋材,唯有禽鸟集。 纵逃千斧侵,宁免寒暑袭。 一朝失所托,早暮不相及。 人生同此寄,百年一呼吸。 湿沫偷呴濡,疏漏强缀葺。 未能与物化,安悟此机入。 吾每叹吾生,忧思继以泣。 托根非其所,举世沦以习。 老枝年岁晚,病叶风雨急。 神山眇何许,瑶草不可拾。

译文:

唉呀,这寄生树啊,微小的根须无法让自己独立生长。 它直直地矗立在山林沟壑之中,密密麻麻地在平原和低湿之地摇曳生姿。 它本来就不是能做梁栋的材料,只有禽鸟会在上面栖息聚集。 纵然它能逃过千万次斧头的砍伐侵害,又怎能避免严寒酷暑的侵袭呢。 一旦失去了所依托的东西,那它衰败的速度之快,早晚之间就会有天壤之别。 人生就如同这寄生树一般寄身于世,百年的时光不过像一次呼吸那么短暂。 人们像鱼在干涸时用唾沫相互湿润那样勉强维持着生活,在千疮百孔中努力修补着。 要是不能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顺应变化,又怎能领悟到这其中的玄机呢。 我常常为自己的人生叹息,忧愁的思绪不断,忍不住哭泣。 就像寄生树扎根在了不适当的地方,整个世间的人都沉沦于这种错误的生存状态而习以为常。 寄生树的老枝在岁月中逐渐衰老,病弱的叶子在风雨中被吹打得厉害。 传说中的神山那么遥远,究竟在哪里呢,那仙草也没办法采摘到。
关于作者
宋代连文凤

连文凤(一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庚子立春》“又逢庚子岁,老景对韶华”推定),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度宗咸淳间入太学(本集卷下《学鲁斋记》),似曾出仕。宋亡,流徙江湖,与遗民故老结交。曾应月泉吟社征诗,品题为第一,署名罗公福。有《百正丙子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百正集》三卷(其中诗二卷)。事见《月泉吟社诗》、《元诗选》癸集甲。 连文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诗渊》中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