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曲

辽西八月边风急,塞草凝霜刁斗湿。 旅雁嗷嗷思妇哀,锦机初罢流黄织。 并州快剪裁作衣,制成千里寄相思。 巧盘诘曲同心纽,附绣回旋锦字诗。 诗长字字愁胸臆,纽比连环解难得。 解难得时君莫谖,啼红认取封时痕。

译文:

在辽西这个地方,八月的时候边境的风刮得特别猛烈。塞外的草上凝结着一层白霜,就连军中打更用的刁斗也被湿气所侵。 远方传来旅途中大雁嗷嗷的叫声,那声音好似在诉说着哀伤,而家中的思妇也满是哀愁。她刚刚停下织机,不再编织流黄这种锦缎。 她拿起并州出产的锋利剪刀,裁剪布料为远方的丈夫做衣裳。做好了这饱含深情的衣裳,要从千里之外寄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 她用心地在衣裳上盘出诘曲巧妙的同心结纽扣,还在上面绣上了回环往复的锦字诗。那诗很长,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心中的忧愁。这纽扣就像连环一样,很难解开。 她想着,这纽扣难以解开的时候,希望远方的夫君不要忘记她。让夫君仔细辨认这信封上啼红的泪痕,那是她封信时落下的思念之泪啊。
关于作者
宋代方凤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岩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为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为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复。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为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为《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乾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为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