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光风霁月楼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仿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𧏖珠卷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译文:

人世间哪里没有清风明月呢,但要知道在什么时候它们最美妙绝伦。 这座高楼散发着芬芳,温和的气息在四周飘荡,楼影映照着古老的桂树,清亮的光辉绽放出来。 从前我就十分敬重周敦颐先生,他那洒脱的胸怀和这楼前的风光是一样的。 虽然他已经离世百年了,但我仿佛还能看到他的风采,就好像能在庐山见到他那有道者的容貌。 是谁为这楼题下了精妙的评语呢?是黄庭坚;又是谁将“光风霁月”四个大字题写上去呢?是朱熹。 如今在建水得到了这样的墨宝,就如同捡到了珍贵的珍珠,展开了华美的绸缎。 我把它带回八咏楼所在的双溪州,安闲自在地与天地自然一同遨游。 这无边的美妙之处都汇聚在这地方了,你家这百尺高楼真是太值得称赞啦!
关于作者
宋代方凤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岩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为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为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复。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为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为《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乾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为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