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原甫郓州乐郊

诗人歌乐郊,以政不以游。 太守名是地,岂非为民谋。 下车布条教,惠爱春风柔。 丹笔平枉讼,赭衣息奸偷。 政和岁亦丰,闾里舞且讴。 及我闲暇时,驾言此淹留。 杂花艳暄朝,翠竹鲜霜秋。 有台下观渔,有堂前抗侯。 觞斝既纷错,管鼓亦喧啾。 都人从公来,小大毕休休。 施设苟异此,且为民所仇。 台高池益深,不若墟与丘。 贤而后能乐,轲言良有由。 聊书太守意,庶几来者求。

译文:

诗人们吟唱乐郊,是因为这里的政事治理得好,而不是因为这里适合游玩。 我们的太守给这块地方命名为“乐郊”,难道不是在为百姓谋划福祉吗? 太守刚到任就颁布法规条令,他的仁爱就像春天的微风一样柔和。 他用朱笔公正地处理冤屈的诉讼,让那些罪犯不敢再为非作歹,偷盗之事也平息了。 政治和谐,年景也丰收,乡里的百姓们载歌载舞,一片欢乐。 到了我闲暇的时候,驾车来到这里停留游玩。 各种花朵在温暖的早晨艳丽绽放,翠绿的竹子在霜后的秋天显得格外清新。 这里有高台可以观看捕鱼,有厅堂可以进行射箭比赛。 酒杯交错,大家尽情饮酒,管乐和鼓声也喧闹欢腾。 城里的百姓跟着太守一起来到这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安闲快乐。 如果当官的施政不是这样,那就会被百姓所仇恨。 就算楼台建得再高,池塘挖得再深,也比不上一片废墟和荒丘。 只有贤能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快乐,孟子的话真是有道理啊。 我姑且写下太守的心意,希望后世的人能从中有所寻求。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