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汝联句

平居厌城郭,具舟泛清汝。 蓝光一水远,铁色两崖古。 日华动中流,沙纹乱前渚。 湍鸣达公桥,草绿襄王墓。 园英拥流沫,风叶堕残雨。 停桡弄山泉,扶杖过花坞。 澄潭数乱石,断石横颠树。 泳波鱼鬣舒,闯穴蛙首怒。 冲云一雁远,唼荇群鸥聚。 村间桑柘春,川阔牛羊暮。 回头绿树失,卷幔青峰露。 寻幽恣盘桓,泊浅屡回互。 灵草不知名,珍禽啼在处。 夕阳散鸣鸠,荒阡拱游兔。 挽缆谣歌童,簪花立田妇。 高歌客自如,归涉人相负。 青蒲戢戢生,紫燕翩翩度。 云烟波底明,井邑林外睹。 欣逢闾里旧,愧乏鸡黍具。 抰水荐抸鳞,掘石羞山茹。 绕塘梅实绿,冒桂禽壳素。 我巾聊一颓,石榼烦屡注。 朱樱出芳林,紫笋侑雕俎。 高篇烂珠璧,至乐谢钟鼓。 嗟予性本隘,于世事皆鲁。 便欲弃簪裳,归去事田圃。 肆意山水乐,脱身尘埃苦。 此适诚足尚,斯言未宜遽。 圣神拱岩庙,贤俊毕珪组。 如君之所怀,于时当有补。 高文赞皇猷,大论宁国步。 无为五斗卑,遂屈万里举。 明心在知己,汗颜愧虚誉。 时方索大鼎,胡为炫康瓠。 富贵固众欲,非望久自阻。 圣贤有遗言,戮力期共赴。 尝闻曰中庸,曾不滞出处。 进当泽生民,退则守环堵。 所求义与比,要在身不污。 愿无废吾言,于道其可庶。

译文:

平日里我早已厌倦了城郭的喧嚣,于是备好船只,在清澈的汝水上泛游。 那一片湛蓝的水光向远处延展,两岸崖壁呈现出铁一般的颜色,古朴而沧桑。 阳光洒在水流中央,波光粼粼地闪动;前方的小洲上,沙纹纵横交错,显得杂乱又别致。 湍急的水流在公桥处发出轰鸣,襄王墓周边的野草一片翠绿。 园中的落花簇拥着流动的泡沫,被风吹落的树叶还带着残雨。 我们停下船桨,去把玩山间的泉水;拄着拐杖,穿过满是繁花的山坞。 清澄的水潭中,几块乱石清晰可见;折断的树枝横在山顶的树上。 在水波中畅游的鱼儿,鱼鳍舒展自如;闯入洞穴的青蛙,脑袋高高昂起,似是在发怒。 一只大雁冲向云霄,越飞越远;一群鸥鸟聚在那里,啄食着水草。 村子里的桑树和柘树在春日里焕发生机,河川广阔,牛羊在暮色中悠然踱步。 回头望去,绿树已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卷起船幔,青翠的山峰露了出来。 我们尽情地探寻幽静之地,随意地徘徊逗留;船搁浅在浅滩,多次折返调整方向。 那些不知名的灵草随处可见,珍稀的鸟儿在各个地方啼叫。 夕阳西下,斑鸠在四处鸣叫;荒僻的田埂上,野兔悠闲地游逛。 拉着缆绳的孩童唱着歌谣,头戴鲜花的村妇站在田间。 客人们尽情高歌,自在无比;归来渡河时,人们相互搀扶。 青色的蒲草密密地生长着,紫色的燕子轻快地飞舞。 云烟在波底显得格外明亮,城邑在树林外隐约可见。 很高兴能遇到家乡的旧友,可惜我却没有准备丰盛的饭菜来招待。 只好舀些水,献上刚捕到的鱼;掘开石头,拿出采摘的山野菜。 池塘边的梅子已经泛绿,桂花丛中露出白色的鸟蛋。 我随意地把头巾弄歪,烦请友人多次为我斟满石制酒器中的酒。 芬芳的树林里摘下鲜红的樱桃,紫色的竹笋摆放在精美的食具中作陪。 朋友们的诗文如同珠玉般灿烂,这样的欢乐远胜那钟鼓之乐。 唉,我生性本就狭隘,对世间的事情都显得很愚笨。 我真想抛弃官服,回到田园中去生活。 尽情享受山水间的乐趣,摆脱尘世的苦难。 这样的闲适的确值得崇尚,但这话也不宜说得太急。 圣明的君主在朝廷中主持大局,贤能的人才都已入朝为官。 像您这样的胸怀,在这个时代应当能有所作为。 用高深的文章来辅佐朝廷的谋略,以宏大的理论来安定国家的命运。 不要因为微薄的俸禄而看轻自己,从而放弃远大的抱负。 内心的想法有知己明白就好,我因徒有虚名而羞愧得满脸通红。 如今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为何要像炫耀陋器一样呢。 富贵固然是众人所追求的,但我早已不抱非分之想。 圣贤留下了遗言,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去践行。 我曾听说“中庸”之道,为人处世不应拘泥于出仕或隐居。 出仕时应当造福百姓,归隐时就坚守自己的小天地。 所追求的是道义,关键是要保持自身的清白。 希望您不要忘记我的这番话,这样或许能接近正道。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