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象之过西轩以诗见贶依韵答赋

春阳入我圃,窗户弄喧景。 幽池明可鉴,翠竹列如屏。 折枯呈紫茎,掊坟见红颖。 端居阅时序,人事谢参省。 生才不济世,不如守闾井。 聊慕庄氏说,处阴以休影。 兴来读我书,兴尽煮吾茗。 崔侯乃同好,每见辄自警。 守道心常晏,感时叹屡永。 边隅事未宁,豪俊当驰骋。 西麾覆妖巢,北指断凶颈。 既非二者任,且复安吾静。

译文:

春天的暖阳照进我的园圃,窗户也在这喧闹的春光中显得生动起来。幽静的池塘清澈得可以当作镜子,翠绿的竹子排列得像屏风一样。折断枯萎的草木,能看到紫色的茎干;扒开土堆,能见到红色的新芽。 我安闲地居住在这里,观看四季的更替,对于世间的人事也就不再去深入参详省察。如果生来所具备的才能不能救济天下,那还不如守着自己的家乡。我姑且仰慕庄子的学说,就像在阴凉处休息以隐藏自己的影子一样,远离尘世纷扰。 兴致来了就读读书,兴致没了就煮煮茶。崔象之你和我是志同道合的人,每次见到你,我都会自我警醒。坚守道义,内心常常安宁;感慨时事,叹息总是悠长。 如今边疆战事还未平息,豪杰俊才正应当驰骋疆场。向西进军捣毁贼寇的巢穴,向北出击斩断恶人的脖颈。既然我没有能力承担这两种重任,那就暂且安心于这份宁静吧。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