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孝子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余悲。 何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译文:

丧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古代就已经是这样了。 可叹啊,夏、商、周三代之后,社会风气变得不好,礼仪谦让的习俗也逐渐衰败。 如今,父母去世后有人都不进行安葬,更别说去遵循守丧的规矩和期限了。 公孙先生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也免不了遭受寒冷和饥饿的困扰。 父母生前他都没能好好照顾,去世之后他又怎敢欺骗他们呢? 孝道源自内心的真诚,而遵循丧礼在恰当的时间去做是非常重要的。 公孙先生在这颓废的世俗风气中,毅然挺立,独自按照古代的礼仪行事。 那萧瑟的天平山上,松柏似乎也带着无尽的悲意。 用什么来彰显他的美好德行呢?那就刻下这些文字,这是当之无愧的赞誉之辞。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