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

群峰罗立青巉巉,中有佛庙名香严。 飞泉汹涌出峰后,四时激射喧苍岩。 跳珠喷雪几百丈,下注坎险钟为三。 援萝俯瞰石底净,明镜光溢青瑶函。 淙流四走渠为窦,左右吞啮何其馋。 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嵚嵌。 攀藤直上出云背,岩户秘邃疑神缄。 仰窥阴洞看悬乳,白龙垂须正䰐𩭹。 或凝如盖覆宛宛,或散如指长掺掺。 有台高下且十数,如以势位相临监。 平铺老藓柔可坐,谁藉绿罽遗不拈。 北山之石何琐碎,形制一一如镌镵。 叩之清越诸谷应,不意此地闻韶咸。 已霜桂树垂冻壁,未腊梅蕊辉晴岚。 浮屠曰仙好事者,奄有胜迹穷搜探。 书之远寄龙山下,云此仅止存都凡。 先生以本来示我,谓我所好同甘咸。 相期历览在他岁,事高意笃非予堪。 人生萧散不易得,常苦世累为羁衔。 吾徒幸当治平日,况又无事于牵贪。 便须巾车不可后,愿以几杖从君南。

译文:

众多山峰罗列站立,个个青黑险峻。其中有一座佛庙,名叫香严寺。 飞腾的泉水从山峰后面汹涌而出,一年四季都在苍岩间喧嚣地激射着。 泉水飞溅起的水珠好似跳跃的珍珠,又像喷溅的白雪,高达几百丈。向下注入地势险要之处,汇聚成了三个水潭。 我拉着藤萝向下俯瞰,石底干净无比,就像光洁的明镜镶嵌在青色的玉匣之中,光彩四溢。 水流潺潺向四处流淌,渠道就像一个个孔洞。左右两边的水流好像贪婪的猛兽在不断吞噬着周围的一切。 我沿着水源分散探寻,却找不到尽头,只见洞穴一个比一个险峻深邃。 我攀着藤蔓一直向上,来到了云层之上。那岩洞幽深隐秘,仿佛被神灵用缄印封住了一般。 我抬头窥视阴暗的洞穴,看到了倒挂的钟乳石,好似白龙垂下胡须,蓬松杂乱。 有的钟乳石凝结在一起,宛如华盖,弯曲而优美;有的分散开来,就像修长的手指。 这里有高低错落的台地,大概有十几处,它们就像凭借着各自的势位相互俯视着。 台地上平铺着古老的苔藓,柔软得可以坐下,谁要是像扔掉绿色毛毡那样错过这好地方,可真是太可惜了。 北山的石头细碎杂乱,每一块的形状都像是被精心雕刻过一样。 敲击这些石头,声音清脆悠扬,各个山谷都传来回应,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能听到如同《韶》《咸》那样美妙的声音。 已经经霜的桂树垂挂在冰冷的石壁上,还没到腊月,梅花的花蕊就在晴朗的山间雾气中闪耀着光辉。 有个名叫仙的和尚,是个喜欢探寻奇景的人,他拥有这片胜景,还进行了深入的搜探。 他把这里的景色写成文字,从远方寄到龙山下,说这仅仅是记录了大概的情况。 先生你把它拿给我看,说我们的喜好相同。 你和我相约在以后的岁月里一起去游览,这事情高尚,情意深厚,我实在有些担当不起。 人生中能过得潇洒自在很不容易,常常苦恼于被世间的琐事所羁绊。 我们这些人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况且又没有什么牵累和贪欲。 我们应该立刻准备好车子出发,不能再拖延了,我愿意拄着拐杖跟随你向南去游览那片美景。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