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哥入山二首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隠者栖,读书乐仁义。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译文:

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隐士已经逝去很久了,他们那种高尚的风范和事迹也很久没有人能继承。 我在箕山和颍水之间放声长啸,悲凉的风一下子就吹了过来。 听说在龙山下,有三四间茅屋。 里面住着一位隐士,他专心读书,以仁义为乐。 他看尽了人世间的种种变化,深入探究《易经》中的奥秘。 他靠耕田来获取衣食,还会周济乡里的人。 山间一群群呦呦鸣叫的野鹿,他去抚摸它们,鹿也温顺不怕人。 由此可知,那极致的仁爱之心,足以和不同类的生物相通。 虽然隐士的声名自然会传播开来,但他的内心却平静无牵累。 我日夜都在想念这样的人,怎样才能和他达到同样的境界呢。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