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梅圣俞诗编

夙昔诵佳句,跂予慕高风。 何意忧艰余,邂逅此相逢。 君初应府辟,捧檄来自东。 引车穷檐下,眷然顾微躬。 姿表穆以秀,纯德信内充。 乃知文章作,中与性情通。 煌煌新诗章,垂光照昏蒙。 启椟挹荆璞,引莛撞景钟。 高篇屡云阕,远思殊未终。 譬如巧琴师,哀弹发丝桐。 中有冲淡意,要以心志穷。 顾惟昧者听,莫辨征与宫。 安得牙旷手,提耳发其聪。

译文:

以往我就常常诵读你那美妙的诗句,踮起脚尖渴望一睹你那高尚的风范。 哪里能想到在我忧愁艰难的日子里,会偶然与你相逢。 你最初应官府的征召,带着委任的文书从东方而来。 你把车停在我简陋的屋檐下,很关切地来探望我。 你姿态端庄而又清秀,美好的品德确实充实于内心。 由此我才明白文章的创作,与作者的性情是相通的。 你光彩夺目的新诗篇,光辉照亮了我蒙昧的心灵。 打开诗卷就如同取出珍贵的荆山美玉,又像用草茎撞击宏大的景钟。 高妙的诗篇一篇篇读完,深远的情思却还没有终结。 就好像技艺高超的琴师,在桐木琴上弹奏出哀伤的曲调。 其中蕴含着冲淡平和的意趣,需要用心志去深入探寻。 只是那些愚昧的听众,分辨不出徵音和宫音。 怎样才能有伯牙、师旷那样的高手,提着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开窍啊。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