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无主墓碑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风雨。 停骖仿佛看,云是无主墓。 末书戊申岁,屈指九十秋。 是时龙渡江,甲子恍一周。 借问葬者谁,承平百世祖。 亦有周余民,战骨委黄土。 太祖下江南,誓不戮一人。 神孙再立国,天以报至仁。 大河流血丹,屠毒谁之罪。 潼关忽不守,皇皇依汴蔡。 螳螂知捕蝉,不知黄雀来。 今古有兴废,重为生人哀。

译文:

在道路上偶然遇到一座石碑,它直直地挺立着,傲然承受着风雨的侵袭。我停下马车,凑近去仔细辨认,才知道这是一座没有后人祭祀管理的无主墓。 墓碑上最后写着戊申那一年,屈指算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九十个年头了。那时宋朝皇室渡江南迁,仿佛一个完整的甲子轮回就这样悄然过去了。 我不禁想问,这墓里埋葬的究竟是谁呢?应该是太平盛世时期那些人的祖先。其中也有像周朝灭亡后遗留下来的百姓一样,在战乱中牺牲,他们的尸骨最终都被遗弃在黄土之中。 宋太祖赵匡胤南下平定江南的时候,曾立下誓言绝不滥杀一人。后来他的子孙再次建立起国家,这仿佛是上天对他至高仁德的一种回报。 如今,大河里流淌的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大规模屠杀百姓的罪责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潼关在战事中突然失守,朝廷惶惶不安,只能一路逃向汴京、蔡州等地寻求庇护。 这就如同那只只知道捕捉眼前蝉儿的螳螂,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身后黄雀的威胁。古往今来,朝代总有兴盛和衰亡的更替,可最让人痛心哀伤的,还是那些在这兴衰交替中受苦的活着的百姓啊。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