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 东都一不守,羸马迁龙荒。 适过白沟河,裂眦须欲张。 绝粒不遄死,仰天扼其吭。 群臣总奄奄,一土垂天光。 读史识其地,抚卷为凄凉。 我生何不辰,异世忽相望。 皇图遘阳九,天堑满飞堭。 引兵诣阙下,捧土障澜狂。 出使义不屈,持节还中郎。 六飞独南海,金钺将煌煌。 武侯空威心,出狩惊四方。 吾属竟为虏,世事吁彼苍。 思公有奇节,一死何慨慷。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 沧浪却不受,中原行路长。 初登项籍宫,次览刘季邦。 涉足河与济,回首嵩与恒。 下车抚梁门,上马指楼桑。 戴星渡一水,惨淡天微茫。 行人为我言,宋辽此分疆。 悬知公死处,为公出涕滂。 恨不持束刍,徘徊官道傍。 我死还在燕,烈烈同肝肠。 今我为公哀,后来谁我伤。 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 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

译文:

往昔有那张叔夜,统领着兵马奔赴京城救援王室。 东都汴京一旦失守,他只能骑着瘦弱的马匹被迁往荒凉的北方。 当他路过白沟河时,愤怒得眼眶都要裂开,胡须根根竖起。 他绝食却没有立刻死去,仰望着天空,扼住自己的喉咙。 满朝的大臣们都萎靡不振,只有他这一个人闪耀出如天光般的气节。 我读史书知晓了这个地方,手抚书卷,心中满是凄凉之感。 我生不逢时啊,在不同的时代却与他隔空相望。 国家遭遇了大灾大难,本是天堑的防线如今却满是战火的灰烬。 我带领着军队前往京城,就像用一捧土去阻挡汹涌的狂澜。 我作为使者坚守大义绝不屈服,持着符节就像当年的苏武回到了朝廷。 皇帝独自逃到了南海,而敌军的将领威风赫赫。 诸葛亮纵然有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皇帝被迫出巡也让四方震惊。 我们这些人最终都成了俘虏,这世事只能去问苍天了。 想到张公有着奇特的气节,慷慨赴死令人动容。 江淮本是我负责守卫的地方,我本想投身江河以明志。 可江河却不接纳我,中原的路途还那么漫长。 我先是登上了项羽的宫殿,接着又游览了刘邦曾经活动的地方。 我的脚步涉足了黄河与济水,回首眺望嵩山与恒山。 下车抚摸着梁门的城墙,上马指向楼桑那个地方。 披星戴月渡过一条河流,天色惨淡,微微有些光亮。 路上的行人对我说,这里就是当年宋辽的分界线。 我知道张公死去的地方,为他伤心地泪如雨下。 遗憾我没能拿着一束草料,在官道旁为他徘徊祭奠。 倘若我死在了燕京,也要和他一样有着刚烈的气节。 如今我为张公哀伤,日后又有谁会为我悲伤呢? 天地间日月高悬,像张公这样的人精神永不消亡。 文治武功的正道不会断绝,我们这些人终究能堂堂正正地活在世间。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