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长陵有神气,万岁光如虹。 有时风雪变,魂魄来沛宫。 壮哉游子乡,一览万宇空。 击筑戒复隍,帝业慎所终。 重瞳爱梁父,此情岂不同。 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 缅怀首丘意,自足分雌雄。 尚惜霸心存,慷慨怀勇功。 不见往来事,烹狗与藏弓。 早知致两生,礼乐三代隆。 匹夫事已往,安用责乃翁。 我来汤沐邑,白杨吹悲风。 永言三侯章,隠隠闻儿童。 叶落皆归根,飘零独秋蓬。 登台共凄恻,目送南飞鸿。

译文:

汉高祖的陵寝仿佛有着神奇的灵气,那祥瑞的光芒万年闪耀,如长虹般绚烂。 有时候遇上风雪变幻的日子,高祖的魂魄会回到沛宫之中。 这是多么壮丽的游子故乡啊,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渺小空旷。 高祖当年击筑而歌,就像在告诫后人要警惕国家覆灭,帝业兴衰一定要慎重对待它的结局。 项羽喜爱《梁父吟》,他对故乡的情感和高祖又何尝不一样呢? 项羽想着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昼巡游故乡,可这想法是多么浅薄啊。 遥想古人眷恋故乡、归葬本土的情意,就足以分辨出英雄豪杰与凡夫俗子的不同。 只可惜高祖心中还存有称霸的想法,依旧慷慨激昂地追逐着勇武之功。 却看不到历史上那些功成之后的事情,功臣如同被烹的猎狗、被藏起的良弓,下场悲惨。 要是早知道礼贤下士,招致叔孙通、鲁两生这样的贤才,那么礼乐制度就能像夏商周三代那样兴盛。 平民百姓的事情都已经成为过去,又何必去指责他们的父亲呢。 我来到这刘邦的汤沐邑,只见到白杨在悲风中瑟瑟作响。 我长久地念着《三侯之章》,隐隐约约仿佛听到儿童的诵读声。 树叶落下都会回归树根,可我却像秋天的蓬草一样四处飘零。 登上歌风台,大家都满心凄楚伤感,只能目送着南飞的大雁渐行渐远。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