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中斋三首 其二

神龙荡失水,驯扰终未得。 威凤虽在薮,肯顾鸡鹜食。 所以古之人,受变心不易。 亳鼎已迁周,西山竟肌瘠。 豫子身自漆,长弘血成碧。 何尝怨废兴,而或二心迹。 坚白不在缁,羔裘良自惜。 此谊公素明,俗见或未识。

译文:

这首诗整体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气节,以下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神龙一旦失去了水的依托,就算被人驯服也终究不能施展它的神威。威风的凤凰即便身处草泽之中,又怎会去顾及鸡鸭所吃的食物呢? 所以古代那些有气节的人,即便遭受困境,他们的操守也不会轻易改变。就像商朝的传国之鼎已经被周朝所拥有,但伯夷、叔齐依旧坚守自己的信念,隐居在西山直至身体消瘦。 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不惜用漆涂身改变容貌;苌弘忠心为国却含冤而死,他的血化作了碧玉。他们何曾去抱怨朝代的兴衰更替,又何曾有过二心呢? 坚定的操守就如同洁白的东西不会被染黑,人应该像爱惜洁白的羔羊皮裘一样珍惜自己的名节。 这种高尚的道义您向来是明白的,只是那些世俗之人或许还不能理解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