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口占似王城山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译文:

内心就如同那明亮的镜子台一般,这样的说法是从佛教中来的。 在这之后有人阐发出精妙的义理,还说这所谓的“明镜台”根本就不存在。 这“明镜台”本身就已经是多余的概念了,更何况那些有形的器物呢。 圆融的阐释本就超脱物外,只要轻轻点头便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非常感谢城山翁,你那一句话就迎上了禅机的锋芒。 看看我这样的尘世之人,还在与世间万物相互交融、深陷其中呢。
关于作者
宋代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