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文山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此事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余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译文:

回忆起文公,泪水如河水般汹涌而下,世间竟有如此令人悲恸之事。 想象文公骑着赤龙,前往苍梧之野向天帝请命。 世上的人醉生梦死,反而嘲笑独守清醒的人。 他们哪里知道,文公这样流传千古的英雄,其英灵精神皎洁如同永夜不熄的明灯。 对于义士而言,国家无所谓兴衰废立,只是时运有更替变化。 回想当年国家开始陷入丧乱之时,文公骑着使君的马。 他挥动衣袖,挺身而出组织勤王之师,慷慨激昂,泪水满把。 转眼间就召集了三万兵马,如同从九天之上降临。 灯火下,他一边下棋一边处理文书檄文,谈笑间夹杂着悲愤的呼喊。 他就像用一捧土去阻挡汹涌的黄河,用一根绳子去维系将倾的大厦。 他那归向朝廷、忠贞不二的品性达到了极致,历经百折也始终不放弃。 他的身体虽然被迫留在北方,但他的心却始终向着南方,即便碧血洒地,忠心又怎会改变。 他的气节如颜杲卿般凛然忠劲,他的诗作如杜甫的诗一样文采斐然又具风雅。 就像唐时晋阳起兵时李氏骨肉间的冤仇,文公也在东市遭遇刀兵之祸。 他的精诚可昭日月,气魄震动了华夏与夷狄。 大丈夫做到如此地步,又怎会害怕一死呢? 就像田横那些年老的宾客,即便白发苍苍苟延残喘。 他们有时在梦中还能见到文公如岩间闪电般的目光,梦醒后心意豁然开朗,洒脱自在。 并非没有记载中丞的传记,但又有谁能将文公的事迹如实地记录下来呢? 文公的魂魄归向那哀婉的江南之地,千秋万代都会在乡社中受到祭祀。
关于作者
宋代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