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

举酒劝尔农,更为我侬劝。 车笠虽不同,所谐此盂饭。 或耕在菑畬,或耕在方寸。 膏雨足一犁,田头怯呼唤。 五百维莠骄,胥徒乃蟊患。 与国充耘耔,勿使地蒿蔓。 幻体饥渴同,世味甘苦半。 盘中一粒餐,锄下几滴汗。 光阴驶歴块,彼此不可玩。 岂为许行言,劝课在兹旦。 老父倾耳听,童稚绕屏看。 相顾持我语,取信如执劵。 安得慵耕人,从今不言倦。

译文:

我举起酒杯劝你们这些农夫,同时也替我们自己劝劝大家。 虽然我们身份地位不同,就像乘车的人和戴斗笠的人有别,但目的都是为了能有这一口饭吃。 有的人在开垦的新田或熟田上耕种,有的人则是在心田里“耕耘”(指修养品德等)。 一场充足的春雨让一犁地都滋润了,可到了田头却害怕官府的差役呼唤。 差役们就像那肆意生长的杂草般骄横,这些小吏简直就是农田里的害虫,带来祸患。 你们要为国家好好地耕种除草,不要让田地长满了蒿草和藤蔓。 我们这虚幻的身体,都会面临饥渴,世间的滋味有一半是甘甜,一半是苦涩。 盘子里的一粒饭,那可是锄地时流下的好几滴汗换来的。 时光就像骏马飞驰,转瞬即逝,我们彼此都不能虚度这光阴。 我可不是像许行那样空发议论,此刻就是要好好劝你们努力耕种。 老人们都侧着耳朵认真听,小孩子们围着屏风好奇地张望。 大家相互看着,都把我的话记在心里,就像拿着契约一样坚信不疑。 怎么才能让那些懒惰的农夫,从现在起不再说耕种辛苦疲倦呢。
关于作者
宋代蒲寿宬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著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