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野故庐借以表出感古伤今成重游三十韵

东野英溪英,妙寄寒苦诗。 里社今有井,谁构亭覆之。 想彼异代贤,孤标夺葳蕤。 可斋出帝胄,结庐探幽奇。 分符庐山阳,归葺园与池。 髙懐敦薄俗,万象共眇窥。 惟怜时不与,舟壑忽夜移。 身世付永摈,逸驾沦西驰。 我此偶窃稍,荏苒垂三朞。 两获憩绝境,真与浮世遗。 牵裾古木底,洗屐官溪湄。 想像贞曜公,沦落长安时。 壮心侔元造,沥思抽肝脾。 衰谢入硬语,难以好爵縻。 此乡所自出,指点余芳茨。 相去五百年,随胜营诗词。 清扬藉发挥,昧者迷藩篱。 孟公能归欤,赵侯今已而。 罢酒闻清弹,眼在空涕洟。 孰能经始初,欲绵无穷期。 再传至斯荒,旷望逝水悲。 丘壑漫独存,岂不重尔思。 拘情失寝处,触事逢乖离。 无端菊帽破,不管西风吹。 俛仰兴替间,惟余鸥鹭知。 心遥岁年遒,行将谢尘羁。 我穷吟更穷,逐逐亦已疲。 有愧快士志,名盛位任卑。 制愁游学宫,弗读国朴碑。 四顾云树苍,雅道谁扶持。

译文:

东野,也就是孟郊,是英溪这地方杰出的人物,他以寒苦风格的诗作寄托精妙的情感。如今他故乡的里社还有他用过的井,可谁又在井上建个亭子来保护它呢? 遥想这位不同时代的贤才,他品行高洁,远超那些华而不实之人。可斋出身皇室后裔,他在这里修建房屋探寻幽美奇特之景。他曾在庐山之南任职,归来后就修葺这园池。他心怀高远,想以自己的行为敦厚浇薄的世风,与世间万物一同进行细微的观察与思考。 只可惜时运不济,世事如夜中移舟般变幻无常。他的身世从此被长久地弃置一旁,如同奔驰的马车消逝在西方。 我偶然在这里短暂停留,不知不觉已将近三年。两次得以在这绝美的境地休憩,真感觉自己超脱了尘世。我在古老的树木下徘徊,在官溪岸边洗净鞋上的泥土。 我想象着贞曜公(孟郊)当年沦落长安时的情景。他壮年时心怀壮志,想与天地造化相媲美,创作时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到了晚年,他的诗作风格变得质朴刚硬,也难以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他。 这里是孟郊的故乡,还能指点出他遗留的些许痕迹。距离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五百年了,我也随着这胜景创作诗词。美好的事物需要有人去宣扬发挥,可愚昧的人却被眼前的障碍所迷惑。 孟郊还能回来吗?可斋如今也已逝去。酒宴结束,听到凄清的弹奏声,我双眼含泪空自悲泣。 当初是谁开创了这园池,本想让它延续无穷的岁月。可传到如今已经荒废,望着那流逝的江水,我满心悲戚。这园中的山丘沟壑还独自留存着,怎能不让人倍加思念往昔呢? 我因这情感而辗转难眠,遇到的事情也多有不顺。无端地把菊帽弄破了,也顾不上西风吹拂。 在这兴衰交替之间,唯有鸥鹭知晓我的心思。时光飞逝,年岁渐老,我即将摆脱尘世的羁绊。 我生活穷困,吟诗也难有佳作,忙碌奔波已经让我疲惫不堪。我有愧于那些快意之士的志向,他们名声盛大却地位卑微。 我为排解忧愁来到学宫,却无心去读国朴碑。环顾四周,云树苍苍,可高雅的道德风尚又有谁来扶持呢?
关于作者
宋代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