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仪父求石鼓文作歌赠之

宣王东征猎岐下,颂美声诗足雄诧。 神模鬼划不可名,斯冰后出何为者。 日皴雪剥三千年,绝无仅有争流传。 龙鳞凤咮敢求备,颂秦诅楚难参肩。 退之倔强少假借,咄咄夸奇补风雅。 逸诗阙史不可知,要为吉日车攻亚。 宣和内府辑众珍,毡韬驼负填泥金。 昆明夜半经劫火,六丁下取无由寻。 醉翁集古一千卷,此碣居然膺首选。 菖蒲土炭嗜不同,知味几人尝鼎脔。 我生癖古亦太痴,订音考义忘寒饥。 君今迂缓尤可笑,不宝金帛求残碑。 感君此意何敢靳,妙处难言君自领。 丈夫意气当相期,会勒奇勋上钟鼎。

译文:

周宣王向东征伐,在岐山脚下狩猎,赞颂他美德的诗篇声韵激昂,足以令人惊叹称雄。石鼓文的字体,仿佛是神鬼的杰作,其精妙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后世李斯、李阳冰的书法,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历经三千年的日晒风吹、雪打霜侵,石鼓文这样绝无仅有的瑰宝,一直被人们竞相流传。就像不能要求龙鳞凤喙完美无缺一样,石鼓文虽有不完美处,但像歌颂秦国、诅咒楚国这类文字的价值,是难以与它相提并论的。 韩愈性格倔强,从不轻易赞许,却对石鼓文不断夸赞,认为它能补充《诗经》风雅的缺失。那些散失的诗歌和残缺的历史已经无从知晓,但石鼓文的价值仅次于《诗经》中的《吉日》《车攻》等篇。 宋徽宗宣和年间,皇家内府收集各种珍宝,石鼓用毛毡包裹,用骆驼驮运,还镶嵌着泥金。可惜后来经历战火,如同汉武帝时昆明池夜半遭受劫火一般,即便有六丁神将相助,也难以再寻得它的踪迹。 欧阳修编撰《集古录》一千卷,石鼓文的碑碣居然被他列为首选。就像有人喜欢菖蒲,有人喜欢土炭,嗜好各不相同,真正懂得石鼓文韵味的人,又有几个呢?就如同品尝鼎中肉,能知其美味的人少之又少。 我生来就痴迷古代文化,简直是痴狂到极点,为了考订石鼓文的读音、探究它的含义,常常忘记了寒冷与饥饿。如今你做事迂腐迟缓,更让人觉得可笑,不看重金银财宝,却一心寻求这残缺的石碑。 我被你的这份心意所感动,怎敢有所吝惜,石鼓文的妙处难以用言语表达,你自己慢慢去领会吧。大丈夫之间应当以意气相期许,期待你有朝一日能建立奇功,将功绩铭刻在钟鼎之上。
关于作者
宋代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