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三十韵

沛公三尺剑,欲溺章甫冠。 莫致鲁二生,佐命惟彭韩。 举世尚功利,有若蜹慕酸。 末造不可支,问玺生雄奸。 真人握赤符,援臂鼎再安。 灼知受病源,极力回狂澜。 异时南阳亲,缘附攀龙翰。 矧如吾子陵,久要平生欢。 何至变姓名,坐钓七里滩。 三聘始一往,矫矫如孤鸾。 惟知贵天爵,不羡人间官。 欲为故人留,终愧负素餐。 而况故人情,安保不易阑。 君房真痴人,乃欲相控抟。 醉后偶伸足,岂料星象干。 始知市朝隘,不及山林宽。 归来富春山,山色终耐看。 岂无秦山商,亦有周谿磻。 出处虽不同,同在济世难。 先生意有在,未易浅近观。 东都贵节义,公实闿其端。 流风数百载,犹足媿老瞒。 云台不可画,汉史不可刊。 至今桐江鱼,不上俗士竿。 纷纷往来舟,含羞登公坛。 口虽强模写,颡泚胆亦寒。 世代山云移,功业山花残。 惟有东西台,终古青巑岏。 孤霞冠山椒,明月流清湍。 高人不可见,慨古空长叹。

译文:

### 历史背景回顾 当年沛公刘邦提着三尺宝剑打天下,他对那些戴着礼帽的儒生很是轻慢,甚至想用儒生的帽子来撒尿。他没能把鲁国那两位坚持礼仪的儒生招致麾下,辅佐他成就帝业的只有彭越、韩信这些武将。在那个时候,整个天下都崇尚功利,就好像蚊子喜欢酸腐的味道一样。到了西汉末年,王朝衰败得已经无法支撑,出现了像王莽这样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的奸雄,他篡夺了汉室江山。 ### 东汉兴起与严子陵事迹 后来光武帝刘秀手持赤符顺应天命而起,他振臂一呼,让汉室江山再次安定下来。他清楚地知道西汉衰败的根源,于是极力扭转这混乱的局面。刘秀早年在南阳时结交的亲友,都攀附他而得以飞黄腾达。更何况严子陵,他和刘秀是多年的老友,有着深厚的情谊。可严子陵却隐姓埋名,在七里滩上垂钓。光武帝多次聘请,他才去了一次京城。他那超凡脱俗的样子,就像孤独的鸾鸟一样。他只看重上天赋予的高尚品德,一点也不羡慕人间的官位。光武帝想把他留下来做官,但他最终还是觉得无功受禄有愧,选择离开。而且,就算是老友之间的情谊,又怎么能保证不会随着时间而变淡呢?侯霸真是个痴人,还想控制严子陵。严子陵醉后偶然把脚伸到光武帝的肚子上,哪里会想到这竟被说成是干犯了星象。 ### 严子陵的选择与价值 从这件事就能知道,官场是那么狭隘,远比不上山林的宽广自在。严子陵回到了富春山,那山间的景色百看不厌。历史上并不是只有他这样的隐士,像秦朝商山的四位隐士,还有周朝在磻溪垂钓的姜子牙。他们出世和隐居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在乱世中想要拯救时难。严子陵的心意有其深远的意义,不能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 ### 严子陵的影响 东汉时期崇尚节义,正是严子陵开启了这样的风气。这良好的风气流传了几百年,都足以让曹操这样的人感到羞愧。他的事迹不能用云台的画像来彰显,也不是汉史能够完全记载的。直到现在,桐江里的鱼都不会上钩到庸俗之人的钓竿上。那些来来往往的船只上的人,要是登上严子陵的钓台,都会感到羞愧。他们嘴上虽然勉强夸赞严子陵,但实际上额头冒汗、胆战心惊。 ### 感慨与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不断更替,山间的云雾变幻,曾经的功业也像山间的花朵一样凋零残败。只有严子陵的东西钓台,永远那样高耸、青翠。孤霞笼罩着山顶,明月的光辉洒在清澈的急流上。如今严子陵这样的高人已经见不到了,我只能对着古人的事迹感慨,徒然长叹。
关于作者
宋代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