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高邮露筋

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 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 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 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 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 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 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 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 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 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 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 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 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 所以古妇人,送迎不逾阈。 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 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

译文:

中午从淮子口出发,傍晚在露筋祠北面停泊。船夫指着那座灵祠,想要说话却总是先叹息。 从前刚开始躲避战乱的时候,有位女郎实在是英勇杰出。她一路走着侍奉着嫂子,到傍晚时乌云密布天色漆黑。嫂子说要到附近村庄借宿,女郎却表示自己宁愿停留在路边。她说:“我虽然生不逢时,但坚守自身的节操最为重要,绝不能有失。” 路边野草深深,聚集了很多蚊虻,半夜时分它们纷纷扇动翅膀。这些蚊虻吸食人血、叮咬人的皮肤,它们的毒性比沙蜮还厉害。但女郎不肯动摇,最终筋都露了出来,身体也倒了下去。 直到现在,当地的人们为她修建了庄严的庙宇,按时祭祀。可惜岁月太过久远,她的姓氏已经无从知晓。 男子有各种美好的品行,女子尤其要具备四德。一旦贞洁有所亏损,就算有着像姬姜那样的倾国美貌,也没什么价值。所以古代的妇人,送迎宾客都不会跨过门槛。 可叹啊,这露筋女郎的事迹,足可以成为百代的楷模。然而那些世俗之人,看重的却只是女子倾国倾城的容貌。
关于作者
宋代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