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六月十四日月食过半七月十四日抵广信月岩有感而作

昔闻月岩岩上月,无今无古无圆缺。 天无二日月有二,此岂鬼剔神剜出。 我从前月客帝京,月明忽苦虾蟇精。 尔时见天会事发,誓取妖蟇膏寸铁。 不知岩月当此时,上睹月食悲不悲。 我行过此三叹息,此月不食彼月食。 再拜山灵问川后,妖蟇到底受磔否。

译文:

以前就听闻月岩之上的月亮,无论古今都没有圆缺的变化。天上按常理只能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可这里却仿佛有不同的月亮景象,这难道是鬼神雕琢挖掘出来的奇景吗? 我上个月在京城做客,明亮的月亮忽然被“虾蟆精”(指月食现象)侵害。那时我看到月食这一现象,心中生发感慨,发誓要取来那“妖蟇”的膏血,用利刃将它惩治。 不知道月岩上的月亮在这个时候,看到天上的月食会不会感到悲伤呢?我路过这里忍不住再三叹息,这里岩上的月亮没有出现月食,而天上的月亮却被“食”了。 我恭敬地向山神和河神行礼询问,那“妖蟇”最终有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呢?
关于作者
宋代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