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方史君万里与之别七年矣离乱之后不意得聚首于此一见道旧有感 其二

少年红烛照银巵,颇忆沙河共客衣。 今说宣威麟可佩,争如华表鹤来归。 秋香歙浦秔先熟,春早祁山笋更肥。 茗饮萧斋客见过,旧游谈麈雪霏霏。

译文:

回想少年时,我们在红烛的映照下,端起那银质的酒杯饮酒作乐,我还清楚记得在沙河时我们一同身着客旅之衣的情景。 如今你说起在宣威任职,身上可佩戴着象征荣耀的麟符,可这又怎能比得上像传说中化作仙鹤归乡的丁令威呢。 秋天,歙浦的稻谷在秋香中早早成熟;春天,祁山的竹笋愈发肥嫩鲜美。 在幽静的书斋里,我以茶待客,与客人一起相见交谈。在谈论起往昔的游历时,我们的话语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一般连绵不断。
关于作者
宋代汪梦斗

梦斗字玉南,号杏山,绩溪人。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魁江东漕试,授江东制置司干官。度宗咸淳间为史馆编校,以事弃官归。宋亡,不仕。[1] 有北游集。后从事讲学以终。汪梦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游集》为底本,校以明隆庆三年汪廷佐刊《北游诗集》(简称明刊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