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寄洪复翁

昨夜龙宫留恶客,使者借车收二麦。 溪涧洪流十丈高,不辨东阡与西陌。 高田忽变黄鹄陂,下者汇作鱼龙宅。 新陈接食已觖望,夏不早耕后何获。 似闻山县未休戍,旁郡豪酋遗俘馘。 携孥扶老避人祸,漂麦涨田遭鬼责。 不知造化谁主张,罪欲谁归问河伯。 生平舌耕真左计,迩来砚破笔毛磔。 中宵耿耿坐长叹,满眼兵荒遭此厄。 先生少抱调燮才,苍生不忍饥寒迫。 潜深请磨楯鼻墨,试草千言救荒策。

译文:

### 翻译 昨夜那龙宫里似乎留了个恶客,天帝的使者好像是借了车来收取这二麦(冬小麦和大麦)。溪涧里的洪水一下子涨到了十丈高,让人连东边的田埂和西边的小路都分辨不清了。 高处的田地转眼间就变成了像黄鹄陂那样的大湖,低洼的地方汇聚成了鱼龙居住的宅所。原本指望着新旧粮食能接上,现在这个希望也破灭了,夏天要是不早早耕种,以后还能收获什么呢? 好像听说山里的县城还没有停止戍守的任务,邻郡的豪强首领那里还有缴获的敌人的左耳(表示战功)。百姓们带着妻儿、扶着老人躲避人祸,可洪水冲毁了麦子、淹没了田地,又好像遭到了鬼神的责罚。 真不知道这天地间的自然变化是谁在做主,这灾祸的罪责该归到谁的头上,或许只能去问问河神了。我这一生靠教书糊口,真是失策啊,近来连砚台都破了,毛笔的毛也都散开了。 半夜里我忧心忡忡地坐着长叹,满眼看到的都是兵荒马乱,又遭遇到这样的灾祸。先生您年少时就怀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不忍心看到百姓受饥寒的逼迫。请您静下心来,磨好楯鼻上的墨,试着撰写一篇千言的救荒策略吧。
关于作者
宋代方一夔

方一夔,一作方夔,字时佐,号知非子,淳安(今属浙江)人。尝从何梦桂学,累举不第,后以荐为严州教授。宋亡,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富山先生。有《富山懒稿》三十卷,已佚,五世孙文杰辑为《富山遗稿》。事见本集卷首明商辂序,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有传。 方一夔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旧抄《方时佐先生富山懒藁》十九卷(简称旧抄本,有清丁丙跋,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